“九河下梢天津卫,三道浮桥两道关”,天津被称为“大运河载来的城市”,因河而生,因河而盛。京杭大运河在天津境内分为南运河、北运河两段,总长170多公里。其中全长71公里的“北、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”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【资料图】
运河带给这座城市繁茂的商业,清代《潞河督运图》中描绘了潞河尾闾天津三岔河口一带的漕运盛景和民俗民风。商贾云集、船工往来如织也孕育出狗不理、煎饼果子、耳朵眼炸糕、嘎巴菜等闻名全国的小吃。靠海吃海,天津人对海鲜的热爱,也成就了罾(zēng)蹦鲤鱼、七里海河蟹面等名菜名吃。
狗不理、嘎巴菜唤醒精气神
说起天津美食,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狗不理包子。关于狗不理名称的由来有多个版本,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店主高贵友的乳名为狗子,由于包子好吃,他忙起来也顾不上跟顾客说话,也被大家笑称“狗不理”。
“狗不理”店铺招牌为“德聚号”,由于临近运河码头,船丁脚夫、商贩业主等前来就餐的络绎不绝,成就了“坐下就吃,吃了就走”这一名小吃。狗不理包子独特之处在于汤和馅儿以及半发面,“底托油、长相好、有咬劲”“皮薄馅大,18个褶”都是人们对它的赞誉。
漕运带来人口与商业流动的同时,也将水路沿线的地方美食一并带入,最终形成了不少闻名遐迩的天津名小吃,如煎饼果子、嘎巴菜、十八街麻花、耳朵眼炸糕等,都与运河缘分不浅。
就拿嘎巴菜来说,相传是一位在天津谋生的山东人对煎饼的创新。嘎巴菜的做法是把摊好的绿豆煎饼切成细条,再浇上卤汁以及芝麻酱汁、腐乳汁、韭菜花汁等调味。如今嘎巴菜依旧是天津人早点的主打,尤其是大福来的嘎巴菜较为知名。
与狗不理、嘎巴菜并称为天津三绝的耳朵眼炸糕也是不容错过的美食,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。“炸糕刘”创始人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,凭借精湛手艺备受食客喜爱,由于店铺位于耳朵眼胡同,由此得名“耳朵眼炸糕”,且闯出了品牌。
天津的早点种类丰富,吃法也呈现地域特色。被天津人称之为“浆子”的饮品也是很多老天津人的早点必备。浆子就是加了盐的豆浆,这一吃法也源于漕运时期船工补充盐分的需要。
鱼虾蟹里感受烟火味道
天津因河而生,又临近渤海,有着丰富的鱼、虾、蟹等海产品,它们不仅是天津百姓日常饮食所需蛋白质的重要来源,鲜美的食材也成就了一道道经典菜品。天津人有两句俗语:“当当吃海货,不算不会过”“吃鱼吃虾,天津为家”,形象地道出天津人对海鲜、河鲜的特殊爱好。
逢年过节,天津人的餐桌上都会有一道鲤鱼做的菜,寓意年年有余,“伏吃鳎目冬吃鲤”,天津人对鲤鱼有特殊的情怀,尤其罾(zēng)蹦鲤鱼,更是节庆下馆子的必点菜。“罾蹦鲤鱼”烹制技法独特,讲究带鳞制作,是津菜一绝。罾是扑鱼的工具,这道菜是根据“鱼入罾欲挣扎跳跃出网之状”取的名。
天津老字号红旗饭庄三绝之一中就有这道罾蹦鲤鱼,鲤鱼出锅装盘时,保持鱼摇头摆尾的造型,鱼身淋上糖醋浇头,这道菜炸制的过程很讲究,要将鱼鳞和、肉以及鱼骨炸制酥脆,配上酸甜口的浇头,一口咬下去喷香不腻。
“南有阳澄湖,北有七里海”,天津最好的河蟹,就出自七里海镇。七里海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,因其肉嫩、膏红、味鲜,深受天津人喜爱。七里海河蟹除了清蒸,还可以制作成河蟹面,既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是天津的标志性美食。
制作河蟹面时,要将蟹肉蟹壳捣碎后熬成汤底用于煮面,同时还要将蟹黄炒香,放在做好的面条上。吃的时候,一口面,一口汤,蟹味浓郁、汤汁鲜美。据说,七里海附近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河蟹面,七里海河蟹面传统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天津一年四季水产品一茬接一茬,正如周楚良《竹枝词》中提到:“争似春来新味好,晃虾食过又青虾”。丰富的种类也衍生出多样吃法,炸银鱼、炸河虾、清蒸皮皮虾等都是天津百姓餐桌上的常客,还有一道贴饽饽熬小鱼也是天津农家乐的一道必点菜肴。
天津人的饮食生活中离不开鱼虾蟹贝,美味的菜肴中也充满了百姓生活的烟火气。
(文章来源:新京报)
上一篇: 应酬时,上了酒桌,这3句“场面话”听听就好了,不要轻易当真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都说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,如果头发毛躁、像枯草一样,就算再美的颜值,在别人眼中也会大打折扣。怎么样打造柔顺健康的秀
(上海战疫录)上海高校架“云梯” 校企隔空交流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(记者陈静)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,即将走上社
中新网西宁4月23日电 (孙睿 赵倩)记者23日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官方获悉,柴达木盆地首家“护蕾女童温馨小屋”——青海省妇女儿童保护“
(上海战疫录)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”处 “文艺团购”线上送“书香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
(抗击新冠肺炎)内蒙古满洲里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 年龄最大的86岁 中新网满洲里4月23日电 (记者 张玮)23日,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(徐婧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23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
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中国核城“四〇四”,曾被网友称为“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”,近年开始在甘肃嘉峪关市城区建起
(上海战疫录)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作者 李姝徵 宋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全区学校每周进行三次全员核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11号楼、4